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 今日賣什麼

【 攝影/番小米   文字/番小米】

要一頭霧水了對不對!?
客廳裡又要出些什麼怪招呢?
話說小玩子在認識秦老師之後
每年夏天都有好口福可吃到這個夏季最特別的味道
道底是什麼呢?

就是這一味"荔枝綠豆湯"
據說是秦老師在朋友的嘴裡聽到的一個夏日甜品
是上海好久好久的味道    不過倒是沒有真正吃過
於是在於想像的動力下   秦老師運用了他的專業
(秦老師是國中的化學老師   實驗經驗創造了他的專業)
研究出了一套不僅保留住這甜品的口感與味道的熬煮方法
如果你沒有時間在家自己熬煮
也可以到客廳裡品嘗夏日驚艷的美味
每碗80元   以及   每套200元的品嘗方式
套組會附上夏日冷泡茶以及小甜點
而以下我們無私的奉上這道荔枝綠豆湯的小祕密給大家分享

1. 先將300g綠豆(盡量使用毛綠豆)洗淨,若有時間能先將綠豆泡個30分鐘。  

2. 隨後將綠豆水瀝乾放入大鍋子裡,鍋要選擇沒有出氣口的鍋蓋組,放入3000c.c的水,開大火直到有香氣與水滾冒煙為止;等待的時間能夠始剝荔枝約1.5斤的量,剝好後放入冰箱。

3.再來關小火悶煮20分鐘,撈看綠豆的樣子,要炸開皮但不能糊掉的狀況為好,若是過硬能再悶煮10分左右。

4.視察綠豆狀況良好後放入冰糖約500g,約等兩到三分鐘,待冰糖溶解試味道,每個人的喜好不同,請依照自己的甜味增加或減少。
                 
5.待甜味斟酌好了之後,我們就要開始施加魔法,從冰箱拿出荔枝倒進鍋,把火關上,並將可能會跑出來的縫隙用濕毛巾包裹,以免荔枝味道出。

6.待自然冷卻的時間,封在鍋裡的甜美熱氣能夠自然的回到綠豆湯裡,以這一個自然冷卻以及確保沒有縫隙的這個步驟為重要的一步,最後將冷卻的荔枝綠豆湯冰進冰箱,好喝的荔枝綠豆湯隔日就能冰涼食用了!

這是夏日荔枝盛產節日裡才有的好味道   儘管有時間的限制
由於我們的偏愛才會那麼費功夫的想要在客廳裡和大家分享
也許每一個想做的衝動就只是出自於那一顆想分享心
但我們也很想很想跟你分享
就是這股傻勁   大概也才能讓這裡的笑聲持續那麼久
就算我們每天的收入都會讓每一個人擔心
我們還是持續做著讓人匪夷所思的奇怪舉動
就連我們自己可能也會反問自己
但還是要做


是不是能夠感動人我們也不知道
是不是也能讓人也對這個味道印象深刻我們也不知道
總之

就是要
快樂的分享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修行者開展之前-----拜訪鄭老師

【 攝影 / 番小米  文 / 番小米 】

在還沒有開始修行者這個展覽之前
我們陸陸續續有了很多很好的姻緣
其實在客廳裡有趣的事情
其實是從朋友、從許多好客人的耳語間裡聽到過很多很多傳奇的人物
而鄭老師(鄭惠中)也是許多人一看到這次我們想要展覽這個法師的畫之時
強力推薦我們一定要去拜訪的重要人物
於是在一次機緣下由陳九駱大哥的引見
我們有了一個很好的緣份到了中和鄭老師的工作室

這裡是是世外桃源  這裡是鄭老師的秘密基地
不管這個地方多麼的隱密  不好找
還是有很多很多的人都慕名而來
而我們也當然是如此

一到達工作室鄭老師早已知道我們這次來拜訪的目的
於是非常開門見山的方式
開始說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鄭老師很久之前也和一個韓國法師結了一個緣
有一位韓國的年輕小和尚元淨法師
因為當年台灣與韓國斷交
這位小和尚的大和尚想要來台灣做一個好的交流
希望能夠重拾台灣與韓國的交情
於是抱了兩隻鴨子來拜訪了鄭老師
當時鄭老師還沒有現在那麼出名
工作還需要一個人一家一家拜訪
於是當時來拜訪的大和尚就為了想透過鄭老師與台灣做一個友好的交流
於是陪著鄭老師到處工作一面帶小孩
然後在工作之於才有機會討論到這次這個大和尚來台灣的理由
原來這個大和尚是想要帶他的畫來與台灣的人結緣
當年韓國有三個重要的法師用畫作修行
一位就是這個大和尚
一位據說是年紀非常輕的小和尚
而最後一位據說......說著說著鄭老師就把以前與這最後一位法師的照片集拿了出來
喔~原來就是這次我們邀請的性輪法師
緣份很奇妙吧

於是就在這樣的巧合下
我們與鄭老師有了另一個有趣的緣份
也算是我們做了另一個在台灣的韓台交流吧
熱情的鄭老師除了告訴我們當年許多有趣的故事外
也很仔細的與我們分享了心經這部經典
做了很好也很容易懂的解釋
這一天我們與佛法好親近 

隨後我們還讓鄭老師為我們示範了鄭式服裝穿法


如何如何?還不賴吧~
鄭老師的巧手下  我們也成了伸展台上的麻豆了



今天玩累了之後  鄭老師還非常好客的招待了我們一參豐盛的午餐
據說這是一間前履歷為黑道老大的人開的素食店
不知道是我們真的都餓了還是怎麼回事
這裡的時空氣氛下讓我們對這麼簡單的一個午餐
有了一個難忘的記憶
那開心的味道也一直記在我們的味覺記憶裡

謝謝鄭老師的招待
讓我們補足了力氣  繼續再為每一次在客廳會發生的挑戰奮鬥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到任大俠家喝茶

【攝影 / 番小米  文 / 番小米】

這一天上班前 我們很榮幸能夠到任大俠家喝個悠閒的下午茶
當做一整天清爽的開始 到任大俠家
真的像是走進了秘密花園 從門口走到茶室
處處都是驚喜 任大俠是個很懂得品味生活及享受生活的人
好客的任大俠讓我們能夠分享到這裡的寧靜
在城市裡任大俠的 讓我們也能短暫的時空錯亂
生活不就只是這樣嗎?
對於任大俠來說 工作告一段落最大的休息就是出走旅行
賺生活這門社會大學的體悟 你也感受到了嗎?
聽說過年的時候 任大俠會在家點起這108盞燈
光是想像就已經覺得有一種很幸福的感覺
明年過年前後客廳也來點燈吧~
到時候大家也來客廳分享108盞燈的幸福

真的謝謝任大俠這一天的招待
這是任大俠家的法拉利 聽說他也吃素
難怪身材那麼好 跑起來那麼飛快
也聽說法拉利就是因為吃素比較不容易生病
看來客廳裡的陳老師一定會很喜歡這裡的一切~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修行者-----達摩系列

89cm x 66cm (含框)

89cm x 66cm (含框) 

達摩,全稱菩提達摩,在中國史實上,是活躍於六世紀的南北朝時代的外國僧侶。但是隨著歷代的僧傳、語錄、燈綠等撰述人的任意增添附會,達摩不但成為印度西天二十八祖的最後一祖、中國禪宗的初祖,而且深具神異能力,口中常出玄妙禪語。到了十世紀左右,所有屬於達摩的傳說事蹟,已幾近完成。宋初《景德傳燈錄》的登錄入藏,達摩的傳記也成為定論。

修行者-----山系列

65cm x 56.5cm  (含框)

73.5cm x 50cm  (含框)

61.5cm x 45cm (含框)

70cm x 70cm (含框)

修行者-----坐禪系列


66cm x 84cm (含框)

66cm x 84cm (含框)


51.5cm x 70cm (含框)

51.5cm x 70cm (含框)
 
坐禪是發掘並發揮人類潛在智能和體能的最佳方法。所以透過禪的訓練不難把普通人改造為傑出的偉人:將天賦低的人變優秀,體魄差的人變強健,優秀者使之更優秀,體魄強健的變得更強健,使人人皆有成為完人的可能。所以,坐禪是健全人生、建設社會、改善一切環境的最佳方法。對常人而言,坐禪可以堅強意志,改變氣質。在生理方面,可以得到新的活力;在心理方 面,可以得到新的希望,對周遭的一切環境方面,可以得 到新的認識。因此,坐禪能使你獲得一個嶄新的生命,能使你發現你是多麼的幸福、自由和生氣蓬勃。

修行者-----臥佛系列

【攝影 / 蛋頭  文 / 番小米】

由於希望也能讓大家在網路上欣賞之虞
我們在畫展開始之後
翻拍了這次在客廳裡展出所有系列的畫
所以顏色和畫質的部份不切理想
若是因為看到畫有一種想要進一步看仔細的心情
就請大家有空就到客廳裡與性輪法師的畫
面對面的來對話囉~ 

89cm x 61.5cm (含框)

89cm  x  61.5cm (含框)

51.5cm x 36cm (含框)

51.5cm x 39.5cm (含框)


51.5cm x 36cm (含框)



51.5cm x 36cm (含框)

62cm x 42.5cm  (含框)
 
51.5cm x 36cm (含框)


51.5cm x 36cm (含框)

臥佛是佛教造像中十分常見而又獨具特色的一種,佛似睡未睡,似醒未醒,無比安祥、寧靜、淡泊、超然。臥佛像是釋迦牟尼逝世時睡臥的形象﹐佛教稱佛涅。中國的臥佛在各地的寺廟、石窟或壁畫中均可看到。有石刻﹑木雕﹑玉雕﹑泥塑﹑彩繪和金屬鑄制等幾種﹐有的長達幾十米﹐有的小如米粒。臥佛是佛教造像中十分常見而又獨具特色的一種,佛似睡未睡,似醒未醒,無比安祥、寧靜、淡泊、超然。關於釋迦牟尼涅槃時的真實情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在《佛教常識答問》一書中說﹕佛逝世前由王舍城北行到毗舍离城(今印度比哈爾省境內)﹐又由毗舍离向西北行﹐最后到了拘尸那伽(今印度聯合省伽夏城)。佛是在拘尸那伽逝世的......佛在毗舍离城度過雨季﹐偕弟子們向西北走去﹐路上受了鐵匠純陀供獻的食品﹐最后走到拘尸那伽一條河邊﹐洗了澡﹐在一處四方各有兩棵娑羅樹的中間安置繩床﹐枕著右手側身臥著。後來所有的臥佛像(即佛涅像)都是這樣的姿式。佛告知弟子們將要涅,弟子都守候著。夜間有婆羅門學者須跋陀羅去見佛﹐阿難陀想擋住他。佛知道了﹐喚他到床前為他說法﹐於是須跋陀羅成了佛的最後弟子。佛在毗舍离臨出發前又最后矚咐弟子不要以為失了導師﹐應當以戒為師﹐要努力精進﹐不要放逸。佛逝世後﹐遺体舉行火化......”釋迦牟尼逝世時已80歲高齡。人們曾在佛逝世的地方發掘出他遺体火化和石刻涅佛等遺跡。
中國敦煌莫高窟第158號洞窟為唐代所建﹐窟內塑有一臥佛像長達15的石質泥胎彩繪臥佛像﹐雖經藝術上的誇張加工﹐但還是比較真實地反映了釋迦牟尼逝世時的情景。唐代藝術家們把釋迦牟尼塑造得像甜睡的婦女﹐面龐豐滿圓潤﹐雙眼若睜若閉﹐嘴角深陷﹐露出恬靜慈祥的微笑。據說那時他正在對周圍的弟子講最後一次經--“涅經。洞窟的南壁彩繪了釋迦牟尼的兩個大弟子--即阿難和迦葉。阿難正聚精會神地聽著 ﹐而迦葉正奔跑著。據說迦葉當時正在耆崛山修行﹐得知佛祖將涅﹐便急忙跑來聽釋迦牟尼的最後遺言。
洞窟的西壁和左壁上彩繪了菩薩﹑羅漢以及西域各國王子的舉哀圖。菩薩是佛國世界裡覺悟較高的人物﹐面對著大佛的涅槃﹐那些菩薩便無動於衷﹐表現出一種寧靜﹑安祥的精神境界。而那些羅漢﹐他們在佛國裡是覺悟較低的人物﹐他們眼看佛祖要離開他們﹐個個神情凄楚﹐哀慟異常。至於西域各國王子﹐聽到大佛去世﹐有的放聲嚎哭﹑捶胸頓足﹑呼天嚎地﹔有的用刀割鼻﹑割耳﹐有的剖腹自殺﹐決心緊跟老佛爺一同歸天﹐表現了對佛的一片虔誠之情。足見﹐他們的覺悟是最低的。這一幅幅彩畫﹐不但使人歷史地了解到當時釋迦牟尼逝世的真實情景﹐而且通過畫面上的人物形象﹐使人從中了解到古代西域人民的風俗民情。
---------本次展覽"修行者"的特別註解出自網路知識-----------